1968年4月3日的夜晚,一支由31名年轻人组成的队伍悄然被韩国政府秘密派往实尾岛,接受了严格的训练。此行的终极目标,是为了暗杀朝鲜的领袖金日成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这些本应完成任务的年轻人,最终背叛了命令,反而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上级——青瓦台总统府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1月21日的青瓦台刺杀事件。
那天夜晚,6名朝鲜特工趁着夜色,悄无声息地穿越重重防线,直逼青瓦台,意图刺杀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。然而,这6名特工并非孤立行动,他们是朝鲜政府精心选派的31名特工之一。为了彻底混乱局势,他们的行动不仅限于总统府。除刺杀总统外,另外两组特工分头袭击了美国驻汉城大使馆和美军第8军团司令部,目的是在同一时间制造混乱,分散韩军的注意力,从而为刺杀行动提供掩护。
展开剩余77%朝鲜与韩国的敌对关系由来已久,尤其在朝鲜战争后,韩国凭借美国的强大军事支持,在多个层面与朝鲜发生摩擦。而当时的朝鲜,凭借中国和苏联的支持,经济发展势头明显超过了韩国,金日成一直心怀统一朝鲜半岛的野望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金日成决定铲除与西方国家关系日益紧密的朴正熙总统,于是他从朝鲜人民军中挑选了31名精英特工,准备执行这一极为危险的任务。
在行动之前,朝鲜对这些特工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艰苦训练。为了让他们熟悉青瓦台的环境,朝鲜政府在元山港按1:1的比例复刻了青瓦台,并在这里进行了无数次实战演练。训练直到这些特工对青瓦台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,才将刺杀任务交给了他们。
然而,事情并没有如预期般顺利。在潜入汉城的过程中,6名特工在距离青瓦台仅800米时,意外与一支韩国军警巡逻队发生了碰面。尽管他们穿着韩国军装,曾凭此身份成功蒙混过关,但由于他们穿的是朝鲜人民军特有的黑胶鞋,这一细节暴露了他们的身份。眼看行动暴露,6名朝鲜特工毫不犹豫地开火,但由于装备和训练上的差距,加之韩军迅速增援,最终除了1人被俘,其他5人都被击毙。而被俘的特工在不久后也选择自杀。
另外的25名特工,除了1人被俘外,其他都在激烈的追击战中丧生。最终,朝鲜的这次刺杀行动虽然未能成功,但却让韩国军民死伤超过90人,局势一度非常紧张。
韩国政府对此愤怒不已,要求必须对朝鲜采取军事报复。朴正熙总统抓住这个时机,急忙联系美国驻韩大使威廉,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支援。然而,当时美国政府正在面临“普韦布洛号”间谍船被朝鲜扣押的困境。虽然美国本想以此为借口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,但总统约翰逊考虑到中国和苏联的介入风险,最终决定放弃军事行动。
在这种局势下,朴正熙的请求遭到美国的拒绝,美国政府甚至警告韩国不要采取过激举动。虽然心中愤懑,朴正熙只能公开表示,如果朝鲜再进行袭击,韩国绝不会坐视不理。
然而,朴正熙并未因此气馁。他认为,既然朝鲜早已对他图谋不轨,他为何不能也训练一支队伍,暗杀金日成?于是,在朴正熙的指示下,韩国空军开始秘密筹建一支由31名人员组成的敢死队,并将其命名为“684北派特遣队”,执行代号为“獾行动”的任务。
这支队伍的成员并非从正规军队中挑选,而是从监狱里挑选出来的犯人,有逃逸司机、诈骗犯、酗酒者甚至是失败的拳击手等。由于朝鲜的防线严密,金日成对安全极为重视,想要暗杀他几乎不可能,因此这些人也被视为“死士”。
这些年轻人被送往实尾岛进行训练,在岛上,韩国空军从特种部队派出了51名精英士兵,负责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严酷训练。训练内容包括近身格斗、跳伞、投掷炸弹、射击等,同时还要进行生存训练,如捕蛇、食用野鼠等。训练的条件极其苛刻,许多队员在压力下出现了身体和心理的崩溃。训练期间,部分队员因无法忍受高强度的训练而试图逃跑,但无一例外都以惨烈的方式结束。最终,28名训练兵成功通过考核,3人死于非命,另外两人因为逃跑未遂被残忍处死。
经过7个月的训练后,这支敢死队被送到了离朝鲜最近的白翎岛,静待出发。然而,韩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。由于朝韩关系逐渐回暖,朴正熙决定放弃原定的暗杀计划,这让敢死队成员深感困惑。岛上的生活愈发艰苦,补给逐渐减少,队员们常常饿肚子,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砍树取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生活条件愈发严峻,敢死队的士气也降到了谷底。1971年夏天,两名队员因偷渡逃离岛屿,但因犯罪被处决,敢死队的去留问题再次成为韩国高层的焦虑。空军参谋长准备解散这支敢死队,但担心解散后队员会泄露暗杀计划,最终决定让他们自生自灭。
然而,这一决定引发了敢死队的强烈反应。受够了长时间的饥饿与寒冷,他们联合反抗,突袭了负责看守的基干兵,夺取了武器后,迅速逃向仁川。一路上,他们劫持了公共汽车,准备直接冲击青瓦台与朴正熙面对面。可惜,最终他们在激烈的交火中逐渐被消灭,最后几名成员在绝望中选择引爆手雷,以求一死。
这些曾经怀抱使命、英勇无畏的年轻人最终没能完成他们的任务。1993年,随着韩国总统卢泰愚上台,舆论环境逐渐宽松。曾在实尾岛担任教官的金一泰才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公之于众,让韩国民众知晓了这段尘封的往事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